廈門大學蔡啟瑞院士生平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國際著名化學家、教育家,中國催化化學的重要開拓者和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教授蔡啟瑞先生于2016年10月3日7時26分在廈門安詳逝世,享年104歲。
蔡啟瑞先生1913年出生于福建省同安縣馬巷鎮,祖籍金門瓊林。1929年,從集美中學畢業后,考入廈門大學預科化學組。1931年,升入廈門大學化學系本科。1937年大學畢業后獲聘留校任教。1947年2月,作為美國國務院留美獎學金的20名獲得者之一,被選派到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深造。1950年3月,獲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物理有機化學方向),后在該校從事博士后研究(晶體結構化學方向)。1956年回國后任廈門大學教授。歷任廈門大學化學研究所所長、催化電化研究室主任、物理化學研究所所長、固體表面物理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廈門大學副校長、校自然科學學術委員會主任等職;為第三屆全國政協特邀委員,第三、四、五屆全國人大代表和第一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977年、1978年、1979年、1984年4次獲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1978年在全國科學大會上被評為“在我國科學技術工作中做出重大貢獻的先進工作者”。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化學學部委員(1994年改稱院士)。1982年、1987年、1995年三次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1999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蔡啟瑞先生的一生,洋溢著熱愛祖國、熱愛黨的赤子情懷。解放后,他在美國堅持年年遞交離境申請,直到1956年獲準回國。回國后,為了國家需要,不惑之年的蔡啟瑞先生毅然“改行”從事催化研究,從頭起步。蔡啟瑞先生熱愛中國共產黨,對黨的事業忠貞不渝,1978年以65歲之齡光榮入黨。
蔡啟瑞先生是中國催化化學的重要開拓者和奠基人,被尊為中國催化科學泰斗。1958年秋天,蔡啟瑞和他的助手們在廈門大學建立起我國高校中第一個催化教研室,1964年,建立了我國第一個高等學校催化研究中心。蔡啟瑞先生深入催化機理研究,提出絡合活化催化作用的理論概念,帶領團隊巧妙設計和應用原位互補分子光譜和原子簇結構模型量子化學計算等手段,極大帶動了中國催化學科的發展。上世紀70年代末,蔡啟瑞先生催化團隊開展了酶催化和非酶催化固氮合成氨的關聯研究,提出了過渡金屬催化劑上氮加氫氫解成氨締合式機理的新見解,并通過激光拉曼光譜和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互補實驗方法證實了該觀點的合理性;上世紀90年代,蔡啟瑞先生的團隊綜合運用化學捕獲、同位素法等知識和技能,完成了合成氣制乙醇催化機理的研究,被評價為中國碳一化學最重要的進展之一。
蔡啟瑞先生以精深的學術修養和厚德載物的人格魅力,展示了一位學術大家的崇高形象。他善于因材施教,充分啟發和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他的研究生大都成為各自領域的學術骨干,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的萬惠霖教授便是其中之一。
蔡啟瑞先生的一生完美詮釋了“自強不息,止于至善”的廈門大學校訓精神,是廈門大學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四有好老師的光輝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