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會員單位抗擊新冠疫情先進典型專報(十四)
防疫有我 化工行業在行動
理事會員單位抗擊新冠疫情先進典型專報
——《中國化工學會會員通訊》特刊(十四)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化工學會立刻行動起來,統籌部署,全面動員,立足學會實際,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全力投入到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學會在學會官方渠道及各分支機構平臺,廣泛發出《中國化工學會致全體理事、會員的倡議書》,倡議化工會員單位中有關防控疫情急需用品的生產企業保障生產,盡快滿足疫情防控需要;倡議全體會員安全返工、科學防護;普及科學知識,加強輿論引導。
中國化工學會各分支機構、各理事單位及廣大會員積極開展防疫工作,在履行社會責任、抗擊疫情工作、保障物資供應、打贏疫情防控戰役中涌現出一批先進典型。現特形成專報,展現中國化工學術、科技、產業界團結一心、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良好精神風貌。同時向廣大會員單位和會員征集相關典型報道,請將先進典型材料發至:王燕wangyan@ciesc.cn。
【副理事長單位】中國石油
湖北銷售分公司:為疫區保供汽柴油近500噸
“加油醫院就是加油生命!”截至2月28日,中國石油集團科學指導,銷售公司靠前指揮,湖北銷售分公司通過為救治車輛定點加油、為新建醫院駐點加油、為方艙醫院機動送油三種方式,緊急保供汽柴油近500噸,力保救人和臨時供電、供暖、供餐等方面用油高效穩定供應。
發揮站多線長優勢,為救治車輛定點加油。湖北銷售700多座加油站主要分布于荊楚13個地市,周邊有近千座醫院和醫療點。湖北銷售第一時間開辟綠色通道,指定百座余加油站為定點服務救護車輛和應急戰疫及保障車輛加油點。
成立黨員突擊隊,為新建醫院駐點加油。春節過后,疫情暴發,患者暴增,為搶救確診重癥患者,國家決定建設武漢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湖北銷售及各分公司立即成立黨員突擊隊,24小時保供醫院和其他醫療保障設施新建或改擴建工程,采取定車定人模式,確保每天油品供應萬無一失。
指定站經理黨員骨干,為方艙醫院機動送油。目前,湖北省緊急建設10多所方艙醫院。湖北銷售主動了解需求,緊急馳援各方艙醫院,確保發電、取暖、用餐等方面用油穩定供應。(中國石油報社供稿 作者:吳夏炎 吳瓊)
湖北孝感銷售分公司黨員志愿服務隊:把病毒擋在身前 把居民護在身后
新冠疫情阻擊戰打響以來,湖北銷售公司孝感分公司7名黨員和1名群眾,主動報名參與社區防控志愿服務隊工作,把病毒擋在身前,把居民護在身后,成為8個社區居民交口稱贊的“石油衛士”。
“戰疫決戰決勝,患者清零為要。”孝感分公司黨員志愿服務隊成員,一個個沖在了最危險的排查感染者行列。今年50歲的分公司風控小組組員李海娥,所在的胡家小灣社區是個城中村,情況復雜。2月7日,她來到一家住戶門口,還沒有敲門,就聽見屋內有咳嗽聲,連敲了幾次門,屋內都沒有應答。雖然自己也害怕遇到患者,但李海娥鎮定了一下又繼續敲門,幾經勸說,房門才打開。果不其然,一名中年男子體溫超過了38攝氏度。她立即警覺起來:“大哥,您必須去醫院檢查!”“就是感冒!你趕緊離開,別鬧的雞飛狗跳的四鄰不安。”中年男子態度蠻橫起來。見狀,李海娥立即向社區工作隊報告,后在公安人員的配合下,強制將中年男子送進了醫院。
三天后,中年男子確診為新冠肺炎患者,避免了一次重大病毒傳播風險。
截至目前,孝感分公司黨員志愿服務隊累計排查出疑似患者11人,并將7名確診患者送往醫院。(中國石油報社供稿 作者:柴甫泉 吳夏炎)
中國石油武漢銷售分公司送油先鋒隊:“六勇士”沖鋒火神山
在火神山“戰疫醫院”工地數以千計的建設者中,有一支身著寶石花工服的“戰地”保障隊伍,他們就是中國石油武漢銷售分公司火神山醫院送油先鋒隊。
1月27日,火神山醫院建設工地油品告急的求援信息刷屏。武漢銷售連夜成立專項應急小組,組成“六勇士”送油先鋒隊,沖上“火線”加油。
“六勇士”立下“軍令狀”,以命接令,加油生命。武漢銷售漢蔡片區經理、黨支部書記徐雙祥把自己的名字寫在送油先鋒隊的第一欄。他把6名隊員分為兩組,自己和努爾沙提、蘭傳亮排在第一組,成為沖向“火線的先遣組”。
1月28日10時,火神山醫院開工后的第二天,兩輛滿載16噸油品的油罐車,駛入火神山醫院熱火朝天的建設現場,為緊張施工的各類車輛、工程器械快速加注油品,保障施工高效推進。
連續7個晝夜,這個黨員先鋒隊顧不上吃飯、睡覺,每天準時為建設工地送去兩罐車油品,累計送油200噸,沒有耽誤一臺設備正常運行。
朱鑫鑫是位女同志,每天步行8公里按時到崗。施工現場附近沒有女衛生間,為了爭取時間,她不敢喝水、不敢多吃。年近半百的王向陽,原定今年春節期間陪80多歲的父母過一個團圓年。為了火神山送油,他退了車票,加入了送油先鋒隊。(中國石油報社供稿 作者:柴甫泉)
昆侖燃氣公司黨員防疫先鋒隊:為了10萬戶家庭灶臺飄香
在抗擊疫情的前線武漢,戰斗著這樣一支由9名石油人組成的隊伍:他們由黨員做先鋒,每日穿行在有近400名確診患者的社區,保10萬戶燃氣用戶和近200家工商業用戶供氣不斷。
他們是武漢東湖中石油昆侖燃氣公司黨員防疫先鋒隊,疫情不退,他們也不退!
他們在組織的召喚下火速集結。
“我自愿加入東湖黨員防疫先鋒隊,加入到抗擊疫情的第一線……”
吳浩彬退掉了回浙江老家的車票,姜波取消了婚假、推遲婚期,鄭夢穎將孩子托付給父母……不到24小時,一支由3名黨員帶頭,6名入黨積 極分子、團員和群眾參加的黨員防疫先鋒隊成立了。
收費、安檢、維修、巡檢、特殊用戶管理……他們在燃氣保供的一線沖鋒。
2月17日,上門服務的徐坤,趕上社區電梯關閉時段,為了搶時間選擇爬樓入戶。身著防護服爬到24樓的他腰膝酸軟,進屋沒有一刻歇息,直奔廚房,燃氣灶很快又躍起了火苗。
除了保障居民用氣外,先鋒隊還要負責片區內近200家工商業用戶的用氣。
“企業不同于家庭,設備多、線路長,檢修費時費力。”2月13日,負責企業用氣檢修的潘坤來到了片區內的喜康醫藥公司,廠房一個一個地走,燃氣管道一節一節地查,忙的時候甚至顧不上喝水吃東西。
營業廳是接觸用戶頻次最多的地方。面對風險,輪番上崗的鄭夢穎、陳昕卉和王曉麗三位姑娘,每天要處理300筆左右的資金業務和100筆左右的服務咨詢業務,穩住了整個隊伍的大后方。
他們的服務情暖江城。這支先鋒隊還是投身抗擊疫情工作的志愿者。疫情當前,社區老人、殘疾人等特殊用戶牽動著他們的心。先鋒隊每月主動和他們聯系制度,解決生活和防疫中的困難。
在隊長劉曉潔的帶動下,每個出外勤的組員都開通了“代買代辦”和“速遞”業務。經常上門的姜波,甚至習慣了在出門的時候,隨身帶上幾只備用口罩,以解用戶急需。他們還一起捐款3000元給抗擊新冠肺炎定點醫院,又向武漢市支援口罩1000只。
特殊時期,先鋒隊戰疫情踐初心,送溫暖更貼心!(中國石油報社供稿 作者:張偉建、黃祺茗、董端鳳)
運輸公司武漢配送中心周億:三千里奔波,只為江城不停擺
1月20日,運輸公司湖北分公司武漢配送中心駕駛員周億卸完當天最后一車油,準備回家過年。 一個電話,打亂了他的計劃,領導問他——春節期間能否值班?周億遲疑了一下便答應下來。他負責配送的金家墩加油站距華南海鮮市場僅800米,塔子湖加油站則緊鄰金銀潭醫院,不好意思讓別人替自己冒險。
第二天早上周億出門時,妻子叮囑:“你長年把家當旅社,我能理解,但你也要記住,自己有個家。”42歲的周億是個硬漢,但聽到這句話仍覺得鼻子酸酸的。早上5點半的武漢,路燈還未熄滅,開車行駛在空蕩蕩的三環路上,周億內心涌出一陣自豪感:咱這也算是壯士出征啊!為了這座城市不停擺,冒點險算啥!
周億的配送路線是從陽邏陣的武漢油庫到市區的幾座站,全程62公里,一天兩個來回。看著街上人跡一天天變得稀少,周億感覺到危險就在身邊。
擔心的事還是來了。一天傍晚,周億送完油準備回家,有人告訴他,每天和他接觸的那名加油員因發燒被送往醫院隔離了。周億感到腳底發軟,趕緊停下車,打電話向公司領導上報了情況。不到5分鐘,配送中心領導打來電話:“你先不要回家了,公司騰個房間給你隔離,我們派專人照顧你。”
剛掛斷領導電話,老婆的電話就打進來了:“這個時候就別去給公司添麻煩了,你回來吧,就算是感染了,這也是你的家。”何去何從?周億很想拋一枚硬幣來替自己決定,可摸摸衣兜,連枚硬幣都找不到。那天晚上,他一個人在車里待了近兩個小時,思量再三,調轉車頭回了家。“如果我被感染了,整個配送中心都得被封,這會影響半個武漢市的油品配送。”周億說。
第二天,好消息傳來,經過醫院檢查,那位加油站員工只是普通感冒,解除了醫學觀察。周億又踏上了送油路。
武漢配送中心的調度單上記錄著:從1月21日至1月28日,周億先后向金家墩、塔子湖等加油站配送油品12車次、共計201噸,累計行駛1500余公里。(中國石油報社供稿 作者:徐遠震、馬磊)
西南油氣田公司自貢中潤天燃氣有限公司:隔離病毒不隔離真情
自貢市中潤天燃氣有限公司用戶區域,為自貢市富順縣飛龍、安溪和兜山三個鎮,約2.3萬戶居民,日供氣規模約1.3萬立方米。雖然此前也通過管道供氣,但原有管道小,歷史長,處于供氣末端,再加之用氣居民增長快,因此氣壓經常不足,居民一到做飯時間,常常為火力小而發愁。
民生無小事。早在2019年初,企地雙方多次商討,敲定解決辦法,搭建用氣新通道,“中潤天”經輸氣管理處留賓輸氣站輸往上述三個鎮,徹底解決2.3萬居民用氣氣壓不足的難題。
管道開建后,為了不影響用戶用氣,“中潤天”一邊以老管線輸供,一邊采取CNG補充方式,以確保氣量充足、壓力夠用。不料,管道建成并通過驗收后,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保供秩序。隨著疫情的蔓延,自貢交通管控措施越來越嚴厲,致使CNG運輸受阻,三個鄉鎮居民用氣告急,滿足生活用氣成了頭等大事。
2月12日,在戰“疫”關鍵期,輸氣管理處接到“中潤天”抗疫緊急用氣申請。急!急!急!輸氣管理處火速推進,與時間賽跑,為戰“疫”增添底氣。成都銷售部利用“云”辦公,實施網上遠程談判,“無接觸”立戶、簽訂天然氣購銷合同,僅用三個工作日完成開戶、營銷計劃下達等線上全流程辦理,并與客戶建立起生產常態聯系機制,保障投產全過程無縫對接。
自貢輸氣作業區迅速做好投產前準備工作,員工們做好自身防護,到現場仔細排查設備狀況,檢驗調壓、計量等關鍵設備調試情況。同時,配合“中潤天”做好投產開氣前安全用氣知識宣傳、投產開氣后入戶檢查。
2月18日16時33分,生產運行部門及時下達調度指令——“中潤天”新建管道正式通氣。(西南油氣田公司供稿 供稿人:范照明)
寶石花物業公司:疫情期間關愛特殊群體紀實
新冠肺炎疫情給人們的工作、生活帶來了不便和困難。一些特殊群體和困難群眾由于抗風險能力較弱,更是容易陷入困境。為此,寶石花物業公司管理層高度重視,提前進行部署;下屬各個地區公司結合實際情況,開動腦筋,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地對轄區內孤寡老人、行動不便人群、隔離人員提供了多項便民、利民舉措,傾注了特別的關愛。
“口罩”隔離不了擔當
隔離不隔愛,真情驅疫情,寶石花物業人用真誠的服務為這個特殊的寒春平添濃濃暖意。
“劉爺爺,我是客服管家小劉,我們來給您送新鮮蔬菜啦!”2月19日,錦西石化地區公司蓮花二村客服管家劉玲將幾袋蔬菜和一桶油送到劉爺爺家中。
劉爺爺說:“我這歲數大了,腿腳還不好。這段時間讓你們辛苦壞了,你們工作這么忙,還得幫我這個老爺子送菜。謝謝你們,謝謝寶石花!”
嚴峻的疫情,給困難群眾生活帶來較大影響。為幫助困難群體更好渡過難關,寶石花物業錦西石化地區公司安排專門工作人員,主動通過電話、微信、上門走訪等形式,耐心細致講解和宣傳防疫抗疫知識,全面了解轄區困難群眾的健康情況和生活狀況,為有需求的困難家庭及時送去大米、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幫助困難群眾提高防疫意識和能力。
“李阿姨下午好!我是興隆園五區、北區管家小李,最近新冠肺炎疫情比較嚴重,不要出門,家里多通風,生活上有啥困難就給我打電話。”“趙叔叔,您今天身體狀況怎么樣?”管家小李的每日“暖心熱線”開播了。疫情發生以來,長慶油田地區公司興隆園項目部充分發揮“小區管家”作用,提出“口罩隔離不了崗位職責、口罩隔離不了擔當”的口號,以電話訪問、微信、短信等方式及時了解特殊群體身體健康及家庭生活等動態,組織志愿者為困難家庭、隔離人員采購生活物資,將項目部的關懷第一時間送到他們的心中。
病毒無情人有情,興隆園小區像小李一樣的貼心管家們以“暖心熱線”“志愿者幫扶”等多種方式,24小時為住戶提供貼心周到的服務,特殊時期在住戶心中亮起一盞“溫暖的燈”。
防疫、幫扶“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為及時發現和解決智障和殘疾人在疫情防控期間的特殊困難,寶石花物業公司提前介入,有針對性地開展幫扶工作,主動對轄區智障和殘疾人員進行電話和現場排查,詳細了解他們的身體狀況和健康情況,積極宣傳抗疫知識,并在現場排查中實施有效救助。
“這個時候,你能把我家老人及時送到醫院去,真是太感謝你了!要是沒有你的幫忙,我家老人不知道現在是個什么情況。”張國棟老人的兒子在電話里對救助他父親的張四維表達著感激之情。
2月13日中午,西南油氣田地區公司川北片區公司江天項目部員工張四維在入戶排查時,發現筒子樓張國棟家中無人開門,但可以聽到屋內有細微的聲響。在東觀小區工作多年,張四維對小區每戶家庭都非常熟悉,張國棟是一名獨居老人,有輕微的老年癡呆,平時生活起居有一些困難。
張四維立刻聯系開鎖師傅,打開房門后,發現老人沒有穿衣服睡在地上。張四維意識到老人身體虛弱,情況非常嚴重,立即聯系120,把老人送到醫院并辦理住院,他不僅墊付了入院費5000元,還聘請專業護理人員對其進行照顧。
在抗疫的特殊時期,寶石花物業人多舉措關愛特殊群體,確保疫情防控不“落”一人。
一聲聲“謝謝”表達了老年人的感激
老年人免疫能力弱,是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和高危易發人群。為全力保障老年群體生命健康安全,寶石花物業公司迅速反應、積極應對,為轄區居家養老老人提供特別的關愛。
“李阿姨,我們把面和菜放到門口了,東西重,您自己拿的時候要注意,一件一件拿啊。”東方物探地區公司城區項目秩序部經理施軍把菜搬上樓放到李阿姨家門口。李阿姨是一位獨身老人,平時是由住在附近小區的子女照顧生活,疫情發生后,院區不讓出入了,老人的生活起居成了問題。聽說這個情況后,城區項目做好安排,給老人打了電話,安慰老人不要著急,告知定時幫她買菜并送到家門口,讓她放心。就這樣,社區工作人員誰忙完手頭的工作就去幫忙買菜送上門,李阿姨家的菜再也沒斷過。
在大港油田,寶石花物業管家盡其所能添加居民微信,傾心為居民解答、處理問題,關注老年人群的生活和健康,全力幫助他們采購生活日用品、平價蔬菜,提供餐食配送、愛心家政維修等便民服務,贏得了居民的肯定。
2月19日,寶石花大港油田地區公司收到了一封特別的感謝信,信中的許阿姨道出了連日來物業工作人員對她的暖心幫助,一聲聲“謝謝”,傳遞著沉甸甸的感激與感動。在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寶石花物業人讓這些老年人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大家將齊心協力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
春天已至,回暖可期。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寶石花物業公司始終將困難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防疫、幫扶同抓并舉,用真心、真情把黨和政府的關懷送到群眾心坎上,最美物業人、最強逆行者在抗“疫”與服務中得到完美詮釋。(石油商報供稿 記者:周靖華 特約記者:肖軍)
西南油氣田公司蜀南氣礦張明友:七旬老黨員的“特殊黨費”
“張明友交特殊黨費2000元,用于支援抗擊疫情。”
“如疫情爆發,前線急需醫生,我請戰!立即奔赴武漢支援。”
2月3日,蜀南氣礦瀘州離退休管理中心蘭田退休第七黨支部黨員張明友通過微信交了一筆特殊黨費,支援在一線抗擊疫情的戰友們。
1月份以來,疫情肆虐,張明友和老伴兒每天都關注著疫情變化,為政府積極防控、醫務人員全力堅守而感動,日思夜想、百感交集的他一直想著為疫情防控盡一份力。
76歲的張明友,196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9年從部隊轉業分配到四川石油管理局油建四公司衛生所工作,工作期間曾多次獲得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四川紅十字會、四川省衛生廳、四川石油管理局等部門表彰。
2003年非典疫情爆發時期,他作為志愿者沖在了抗擊疫情的最前線。2008年汶川地震時,他也繳納了1000元特殊黨費。盡管年事漸高,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后,有過醫護從業經驗的他心系患者,依舊堅持參加宣傳勸導,積極配合社區黨組織的聯防聯控工作。
拳拳愛心,是一名老黨員為支援武漢抗擊疫情奉獻的一份深情,更是期望祖國平安的心愿。石油工人心向黨,張明友是眾多石油工人、石油軍人、石油黨員的一個縮影,在黨和國家、人民需要的時候,他們總能挺身而出。(西南油氣田公司供稿 作者:王樂 王超)
西南油氣田公司川東北氣礦黨員陳小明:我以黨心踐初心
在這個冬天,為了抗擊疫情,保證天然氣正常生產輸供,川東北氣礦宣漢采氣作業區成立了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黨員突擊隊,全力為疫情防控期間正常安全生產運行保駕護航。作業區運維保障組的陳小明,作為一名老黨員,本來在家中休假,但聽到這個消息,立馬就回作業區報了名。
成為黨員突擊隊員,陳小明說當他簽下承諾書的那一刻,真切的感受到了壓在肩頭沉甸甸的責任和使命,就像當年入黨宣誓時一樣,共產黨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給了自己莫大的鼓舞和力量。
作為黨員突擊隊的一員,陳小明及時深入一線井站,向員工宣貫新型冠狀病毒的防護知識,發放口罩和消毒酒精等防護用品,耐心做好員工的思想工作,給大家加油打氣。為了確保防疫期間正常生產,陳小明帶隊對生產井站進行巡檢,保證設施設備正常運行,積極與地方鄉政府、村社進行溝通,保證井站周邊道路暢通,確保井站污水的正常拉運和回注。“我作為一名老黨員,在這個時候絕對不能掉鏈子!” 陳小明目光堅定的說道。
陳小明的妻子姚海蓉是作業區HSE辦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員,在防疫期間也放棄休假,選擇和丈夫一起,按照作業區疫情防控工作安排,每天堅守崗位,做好本職工作。“我兒子今年大二了,也是個大男人,懂得好好照顧自己,他和我父母都待在南充家里,所以我和我老公也沒有什么后顧之憂,堅決服從組織安排,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一個支部就是一個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陳小明只是千千萬萬個普通基層黨員中的一個縮影,無需過問他們是誰,困難在哪里,他們就在哪里,人民群眾在哪里,他們就在哪里。集結號吹響,我們出征,時刻筑牢戰斗堡壘,國有戰,召必回,戰必勝!(西南油氣田公司供稿)
西南油氣田公司重慶氣礦黨員汪海彬:疫情狙擊戰里的堅守
汪海彬,西南油氣田公司重慶氣礦永川作業區丹7井中心站站長、黨支部書記。入職30年,今年是他春節堅守崗位的第18個年頭。
臘月的清晨,天很冷,吃完湯圓,汪海彬戴上口罩準備出站巡檢。中心站擔負重慶市璧山區的燃氣供應,幾十公里的燃氣管道安全。原本不屬于站長工作任務硬是被他“武斷”的抗了下來。
“特殊時期,黨員不上,還讓員工上?”往返18公里,一邊走,一邊檢查,一邊記錄……帶著滿身泥濘回到站上已臨近中午。“快來給我消毒!”等著同事用消毒液噴灑才進站。午休后,汪海彬用紅外線溫度計測量員工的體溫,記錄身體狀況。“大家堅持住,祖國需要,咱得上!”每當看見員工低落的情緒,身邊總會響起汪海彬打氣的聲音。
汪海彬還有個身份“伙夫”。為降低感染風險,中心站辭退外聘炊事員。保障員工伙食,降服“氣老虎”的“武松”頗感頭痛!清晨5點起床,除站長繁瑣的事,烹飪一日三餐成為他最重要的事!
吃過晚飯,汪海彬迫不及待的拿出手機跟兒子聊視頻,兩父子通過手機互道思念與關懷。掛斷通話,平時在同事心目中的錚錚男兒掉下熱淚。
平凡,抗擊疫情的戰役在他身上演繹,一如既往,為用戶保障溫暖!(西南油氣田公司供稿 作者:廖云杰)
吉林油田消防戰士鄧繼東:大疫面前 忠孝難兩全
鄧繼東,是吉林油田消防支隊駐長慶南梁中隊一名普通消防戰士,目前已經出差在長慶油田消防執勤60多天,因為疫情突發,使得老鄧在父親病逝的那天沒能見到父親的最后一面,至今也無法參加父親的葬禮。
2月25日凌晨一點多,正在消防執勤的鄧繼東接到了弟弟的電話,“哥,你最快什么時候能回來,老爸現在在搶救,不知道能不能熬得過今晚,家人都需要你啊哥”聽到這個噩耗,老鄧的精神快要崩潰了,他真想身上長滿翅膀,飛回遙遠的家鄉,守護在病榻前…….可是,現在由于疫情,一條條的道路封鎖,一道道的關卡阻攔,似乎把回家的路全部封死了。
連日來,老鄧在報紙、電視、網絡上都看到了全國爆發疫情事件的嚴重性,廣大醫務人員、人民子弟兵都奔赴武漢緊急馳援,同時他所在的南梁中隊黨員干部身先士卒,全體指戰員時刻做到防疫、消防戰備“兩不誤”、“兩促進”……這一連串畫面浮現在他的眼前,大疫當前,他很快冷靜下來,作為消防員、作為吉林石油人,關鍵時刻要以大局為重,絕不能給組織添亂,很快他打消了回家的念頭。站在黃土高坡,老鄧遙望家的方向,雙膝跪地,深深的給老人磕下了愧疚的頭……同時,腦海里幻想著病榻上父親能度這道坎……
次日凌晨四點十分,老鄧終究聽見電話的另一端傳來痛不欲生的聲音說:“哥,哥咱爸,咱爸走了,咱爸回不來了,你什么時候回來啊……”
拿著電話的老鄧呆呆的望向遠方,爸爸,對不起,在您最需要我的時候,我沒有辦法陪在您的身邊,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希望您能原諒兒子的不孝,如果有來生我還做您的兒子,陪您喝酒,陪您下棋,陪您聊天。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在一場場兇猛的火災面前,我們消防戰士無懼風險,勇往直前!可是在殘忍的疫情面前,白衣天使就是我們最美的逆行者,而我們消防戰士能做的,就是減少人員的流動,堅守崗位,時刻做到防疫、消防戰備雙過硬,筑牢防疫和消防安全的“鋼鐵長城”。
這個新年,聽到最多的不是鞭炮聲,而是哭聲。時代的一粒灰塵落在頭上,就是一座沉重的大山。真心的希望疫情盡快和這長慶山溝里的冰雪一起融化,讓老鄧和他的兄弟們早點回家。(吉林油田消防支隊供稿 作者:李國輝、百世達、張云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