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工學會參加“2021大灣區工程師論壇”
12月5日,以“聚工程菁英 助灣區發展”為主題的“2021大灣區工程師論壇”在珠海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圓滿召開。該論壇是在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范區“雙區”建設深入推進,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進一步開發開放,新時代“一國兩制”新實踐和“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戰略實施背景下,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廣東省人民政府、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WFEO)指導,中國工程師聯合體主辦,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培訓和人才服務中心承辦,內地和港澳數十家科技社團,專業協會、機構及有關單位聯合承辦協辦的工程技術領域高端學術論壇,是中國科協推動工程技術領域創新融合發展的有力舉措。中國化工學會作為中國工程師聯合體成員單位之一,受邀參加論壇。
論壇現場
論壇現場
在開幕式上,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張玉卓,廣東省副省長王曦,澳門特區政府經濟財政司司長、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委會主任李偉農,國務院港澳辦交流司司長吳煒,香港特區政府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分別致辭。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王進展主持開幕式。
本次論壇采取“線下+線上”相結合形式舉辦,開幕式設橫琴主會場和香港分會場兩個互動會場,在澳門也設置了同步直播會場。出席開幕式的還有來自工程領域的相關全國學會及知名企業等中國工程師聯合體成員單位,北京、天津、重慶、江蘇、江西、安徽、廣西等省市科協,廣東相關省直部門的負責同志,以及內地和港澳工程領域的學會、企業的負責人和代表,線上線下參會的嘉賓及代表共約500余人。
為進一步強化和推動內地與港澳工程技術界的交流合作,各級科協組織積極行動,與香港、澳門工程師組織密切聯系,在傳播工程知識、弘揚科學家精神和工程師文化、表彰舉薦工程科技人才、推進工程師資格互認等方面尋求更加緊密的合作,得到各方積極響應,并達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在開幕式上,中國科協與香港工程師學會簽署合作協議,香港工程師學會與廣東省電機工程學會簽署電氣工程師資格互認協議。
貫徹工程領域開放、信任、合作發展理念,著眼大灣區內外融合融通,聚焦推動粵港澳三地工程界交流交融、開放合作、協同創新,本次大會由1個主論壇+2個分論壇+1個座談會組成,內容涉及工程支持可持續發展、大灣區工程技術界創新融合發展、工程領域科技成果轉化、青年工程師職業規劃與大灣區發展、粵港澳三地工程標準差異探討及青年工程師培養與人才流動等六大方面。
大會主旨報告環節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省科協主席、廣東省工程師學會會長陳勇主持。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主席龔克作《工程促進可持續發展——大灣區要先行示范》主題報告;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蘇權科作《跨越伶仃洋的國之重器》主題報告;歐洲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作《科技創新賦能可持續發展——澳門大學的科創體系與人才培養之路》主題報告;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滕錦光作《香港工程科技在大灣區建設中的角色》主題報告。
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主席龔克作主題報告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蘇權科作主題報告
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作主題報告
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滕錦光作主題報告
12月5日下午,“2021大灣區工程師論壇”開設兩個分論壇和一個座談會。
“青年工程師職業規劃與大灣區發展”分論壇
“青年工程師職業規劃與大灣區發展”分論壇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工程師執業制度和職業發展政策融合創新現狀、澳門青年工程師在大灣區未來發展等內容進行交流。
“粵港澳三地工程標準差異探討”分論壇
“粵港澳三地工程標準差異探討”分論壇圍繞粵港澳工程標準的差異概念及實際應用、推進灣區標準建設促進灣區融合高質量發展等內容進行交流。
“大灣區工程師制度創新與人才流動”座談會
“大灣區工程師制度創新與人才流動”座談會圍繞國際工程師互認、中國工程師聯合體工作開展情況、打造大灣區人才高地促進人才流動的政策支撐等內容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