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工學會大連理工大學學生分會舉辦“互聯網+化學反應工程”課模設計大賽經驗分享會
為激發學生對化學反應工程課程的興趣,提高學生應用化學反應工程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加強化工學子對“互聯網+化學反應工程”課模設計大賽與課模設計大賽的了解,與學生分享比賽經驗,3月26日,大連理工大學舉辦反應工程課模設計大賽經驗分享會。本次分享會由中國化工學會大連理工大學學生分會聯合競賽指導團隊共同組織,同時邀請大賽指導教師王安杰教授、張守臣副教授及往屆大賽獲獎團隊分享經驗。
通過本次活動,向在場學生簡單介紹了“互聯網+化學反應工程”課模設計大賽的相關信息,以及我校在上屆大賽中取得的成績和本次經驗分享會的流程。張守臣老師受邀向大家介紹反應工程課模設計大賽發展歷程,詳細說明比賽要求,并進行優秀作品展示。張老師強調,課模設計大賽是化工類大學生在學校培養工程設計的基礎,實踐“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多方面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工程技能,培養團隊協作精神,增強大學生的工程設計與實踐能力的最好途徑。
往屆反應工程課模設計大賽Irradiation隊隊長李梓凡受邀分享自己的參賽經驗,他指出合理的選題和創新是作品的核心,團隊成員之間的配合、溝通是團隊能否堅持到最后的決定性因素。每個人必須承擔起屬于自己的那一份責任,不能隨意放棄,要端正態度。隊員藺忻怡強調要注重基礎,作為大學生首先應該保證內容的科學性、完整性和規范性,要確保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準確運用。很多學生為了盡快的做出計算模型取得一個所謂的“無錯誤、無警告”的結果而忽略了反應工程最基本原理。隊員侯昱呈分享模擬軟件的應用經驗,他指出各類相關化工計算軟件有很多,例如Aspen Plus、AutoCAD、3Dmax等。只有熟練的運用這些軟件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績,同學們要篤實基礎,對于軟件設計不要一味追求形似而邯鄲學步。
最后,王安杰老師對本次分享會進行了全面總結,并鼓勵同學們積極參與此次大賽。 本次分享會圓滿結束,進一步加強化工學子對“互聯網+化學反應工程”課模設計大賽的認識,讓課模設計大賽成為學生進入社會、轉變角色的快速通道。
關于“互聯網+化學反應工程”課模設計大賽:
“互聯網+化學反應工程”課模設計大賽旨在加強學生對化學反應工程課程的興趣和參與程度,鼓勵學生在學習中創新,在創新中強化理解和應用化學反應工程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起到教學相長效果,并為我國化學反應工程教學數字化資源庫的建設提供可選素材。競賽于2016年舉辦首屆,第四屆比賽由中國化工學會主辦,大連理工大學化工學院承辦。大賽官方網站及相關信息可登錄:http://i-chemreaeng.scu.edu.cn/查詢。
(供稿:大連理工大學化工學院 孫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