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工學會科普教育基地華中師范大學化學學院舉辦2023年全國科普日綠色農藥科普講座
9月12日晚,2023年全國科普日—綠色農藥科普講座在學校于九號樓一層報告廳順利舉行。本次活動邀請化學學院楊光富教授擔任主講人,化學學院2023級本科生及部分研究生代表參加了本次講座。出席本次活動的嘉賓有化學學院黨委副書記徐芬、團委書記馬瑩、2023級輔導員李佳蔚、2023級兼職輔導員張譯文。本次活動由化學學院本科生菁英黨支部承辦。
楊光富教授通過引用雷切爾·卡森的《寂靜的春天》以及曾一度引起社會普遍關注的食品安全事件引入講座主題。他通過對這些食品安全事件的深刻分析,指出“這些食品安全事件的出現,都是由于使用者濫用高毒農藥所致,罪魁禍首其實是人,而不是藥”。隨后,楊光富還引用了2023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最新數據,讓同學們了解到中國農藥使用的真實狀況,駁斥了網絡媒體流傳的錯誤信息。
楊光富介紹到,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現代農藥已經進入了綠色農藥時代。所謂綠色農藥,就是指具有高效、低毒、低殘留以及環境生態風險低等特點的農藥。針對社會公眾普遍關心的農藥安全性的話題,楊光富詳細介紹了農藥開發過程中是如何開展安全性評價的,不僅需要評價對人類和哺乳動物的安全性,還有評價對環境生物的安全性,農藥是接受最嚴格安全性評估的化學品之一。他還向同學們介紹了安全性的兩個基本概念,半致死中量(LD50值)和每日允許攝入量(ADI值)。我國2017年修訂《農藥管理條例》時,安全性被放在首位,在安全性評估的很多方面甚至比一些發達國家更為嚴格。因此,只要是通過國家登記評審的農藥,其安全性是可以放心的。
楊光富還系統回答了“為什么現代農業離不開農藥”這個問題。人類社會從開始有農業生產那一刻起,就開始了農藥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多年前。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農藥的內涵也在不斷變化,人類自身對農藥的認知也在不斷提高。農藥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戰略資源,在面對外來生物入侵、有害生物的抗藥性等問題上發揮著不可取代的作用。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就是一部與疾病和有害生物作斗爭的歷史。我們應該正確認識農藥,嚴格管理農藥,規范使用農藥,推動農藥的科學發展。
楊光富教授還介紹了華中師范大學農藥學科的發展歷程。他指出,通過幾代人的努力,華中師范大學已經成為我國開展農藥科技創新和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研制出水胺硫磷、甲基異柳磷、喹草酮等多個農藥新品種,為我國的農藥工業和農業豐產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勉勵同學們要樹立科學精神,加強專業知識學習,練好基本功,努力成為新時代的高素質人才。講座最后,同學們積極提問,楊光富均一一耐心解答,并向同學們贈送了《話說農藥:魔鬼還是天使?》科普圖書。
2023級本科生許敏浩表示:“通過這次講座,我意識到了農藥化學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大學學習生活中,我會努力夯實專業知識,為農藥化學的發展貢獻自己的智慧與力量。”2022級本科生魏珍雨也表示:“這是一個意義非凡的講座,讓我對農藥有了全新的認知,國家的發展以及人民的幸福需要我們每個化學人的不懈努力。”
據了解,《話說農藥:天使還是魔鬼?》由楊光富教授和中國工程院院士、貴州大學校長宋寶安教授共同主編,全書分為概念篇、管理篇、安全篇、生活篇、故事篇5個部分,精選了81個問題,以問答的形式,通俗易懂地回答了人們身邊的一些與農藥相關的知識與熱點問題,打破人們關于“農藥就是毒物”的常規認識,破除人們以往的誤解和偏見,提高社會大眾對農藥的科學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