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國化工學會年會盛大召開
珠江流水情深,羊城冬意醉人。2023年11月28日,我國化工領域國際化、多學科、跨地區的高水平產學研交流盛會——2023中國化工學會年會在廣州隆重召開,3000余名行業專家共襄盛會。大會以“新領域•新賽道•新產業•新動能”為主題,緊扣化工科技創新的時代脈搏,擎畫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恢弘未來。年會由中國化工學會主辦,華南理工大學、廣東工業大學、中石化廣州工程有限公司承辦,中國石油華南化工銷售公司、廣東省化工學會、巴斯夫(中國)有限公司協辦。
奏唱國歌
開幕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秘書長、中國化工學會副理事長陳建峰,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校長、中國化工學會副理事長張立群,廣東省科學技術廳黨組書記龔國平,國家自然基金委化學科學五處張國俊處長為大會致辭。曹湘洪院士、錢旭紅院士、譚天偉院士、張鎖江院士、陳芬兒院士、王琪院士、彭孝軍院士、謝在庫院士、任其龍院士、陳學思院士、徐春明院士、馬光輝院士、楊為民院士、朱世平院士、陳國華院士、高雄厚院士、葉國安院士、朱為宏院士等20位院士在內的知名專家學者,巴斯夫大中華區董事長兼總裁樓劍鋒,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楊衛勝,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副總工程師王子宗,上海摩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宇峰等企業專家,學術界、科技界和產業界共3000余位代表參加了會議。
大會隆重開幕
陳建峰副理事長代表戴厚良理事長向大會致辭。他指出,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科技創新已經成為影響國家競爭力和戰略安全的關鍵因素。希望廣大化工科技工作者能與中國化工學會一道,肩負光榮使命、勇擔歷史重任,堅持創新驅動,堅持“四個面向”,堅持開放協同,持續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和多學科交叉融合,積極參與全球科技治理,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化工科技力量。
中國化工學會副理事長陳建峰院士致辭
國家自然基金委張國俊處長向大會致辭,他講到我國化工基礎研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重大成果不斷涌現。未來,我們應不忘化工學科的初心,多維聯動構建化工學科的新格局,解決實驗室成果產業化過程中的關鍵技術問題。我們要繼續倡導開放、包容、融合的理念,強化內涵,融合發展,激發化工學科的新活力,推動現代化工學科發展范式變革,持續賦能新技術學科發展。
國家自然基金委張國俊處長致辭
廣東省科學技術廳黨組書記龔國平在致辭中介紹廣東省已建立“精細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為主體的化學工業體系,為全國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集成電路、高端裝備等重點行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廣東省委、省政府堅持把創新作為新時期廣東高質量發展的三大動力之一,將全力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
廣東省科學技術廳黨組書記龔國平致辭
華南理工大學校長張立群院士在致辭中講到華南理工大學作為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高校,在高質量內涵式發展上取得顯著成績,全球排名前150強,多個學科在國際領先。特別是在化學工程與技術、化學等專業,學校保持領先地位,科研平臺和成果轉化率居全區高校之首。他強調,學校未來將以立德樹人為己任,聚焦科學前沿,服務國家需求,期待與各方共同努力,推動化學工程學科繁榮和高端化工產業的躍升。
華南理工大學校長張立群院士致辭
中國化工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方向晨主持大會開幕式。他介紹說,2023中國化工學會年會是我們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舉措。希望通過化工學術、技術的交流活動促進化學工程學術繁榮,推動化工領域科技創新,助力廣東乃至粵港澳大灣區的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
方向晨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主持會議
開幕式上,陳建峰副理事長宣讀了《2023年度中國化工學會會士授予決定》;胡杰副秘書長主持頒發第十五屆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2023年度中國化工學會科學技術獎,主持授予了中國化工學會第二批科普教育基地。
頒獎典禮
開幕式后,大會開啟了精彩的高端學術特邀報告會環節,9位院士、專家圍繞未來化工發展趨勢、碳中和、綠色生物、微流化學等熱點科學問題,以及廢棄塑料污染防治、化工行業可持續發展、煉油向化工轉型等前沿技術領域作了內容豐富的高端報告。陳芬兒院士、楊為民院士、彭孝軍院士分別主持了主論壇特邀報告會。
陳芬兒院士主持會議
楊為民院士主持會議
彭孝軍院士主持會議
世界化學工程聯合會主席、香港城市大學能源及環境學院院長陳國華院士做了題為《未來化工發展趨勢分析》的報告,就化工領域的挑戰及機遇展開討論,分析展望了未來化工發展的趨勢。
陳國華院士作大會報告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所長、河南大學校長張鎖江院士做了題為《碳中和:理論創新與技術變革》的報告,系統介紹了碳中和相關技術的最新進展,展望了未來能源及工業低碳發展模式、實現碳中和的可能路徑和應對策略。
張鎖江院士作大會報告
華東師范大學校長錢旭紅院士做了題為《新一代微流化學及微流控》的報告,立足化工流程技術4.0理念,報告了最新的微流化學及微流控技術進展,展望了實現超限制造的掌上工廠。
錢旭紅院士作大會報告
北京化工大學校長譚天偉院士做了題為《綠色生物制造》的報告,強調了先進生物制造技術對于促進我國經濟與環境協調與可持續發展、積極應對經濟全球化與國際競爭,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譚天偉院士作大會報告
巴斯夫大中華區董事長兼總裁樓劍鋒博士做了題為《科技創新驅動化工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報告,從全球頂尖化工企業的角度,分享了巴斯夫以創新驅動化工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先進實踐經驗。
樓劍鋒博士作大會報告
四川大學王琪院士做了題為《高分子時代與廢棄塑料污染防治》的報告,強調了廢棄塑料污染防治的重要性和復雜性,介紹了可高值高效規模化回收利用廢棄高分子材料的技術進展。
王琪院士作大會報告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集團首席專家聶紅教授做了題為《煉油向化工轉型的反應基礎與核心技術》的報告,介紹了分子水平識別目標反應物及轉化機制,提出了構建化工型煉廠核心技術平臺的新思路。
聶紅教授作大會報告
華南理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院長李映偉教授做了題為《MOF基催化材料的發展與未來》的報告,報告了國內外MOF基催化材料的理性設計和性能調控的新進展,未來產業應用面臨的關鍵問題和挑戰。
李映偉教授作大會報告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廣東工業大學校長邱學青做了題為《木質素生物質高值化利用的進展與思考》的報告,介紹了工業木質素在工業表面活性劑和高性能功能材料等的研究進展,展望了工業木質素高值化應用的未來。
邱學青教授作大會報告
年會為行業科技工作者奉獻了一場學術交流的饕餮盛宴,邀請院士專家圍繞國家戰略科技重點及化工領域創新發展所做的主題報告高屋建翎內涵豐富,具有極高的學術水平和極強的指導性。年會的召開對促進化工領域技術進步,推動化工領域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有著重要作用。
11月29日,石油化工、碳中和、煤化工、智能制造、電子化學品、精細化工、生物化工、儲能工程、離子液體、化工新材料、化工安全等共29個專題分論壇將同時召開。分論壇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聚焦產學研交叉融合,干貨滿滿、亮點紛呈。中歐低碳與節能論壇、巾幗之美化工科技論壇、工程倫理教育論壇等特色論壇聚焦特殊領域、特定人群以及國內外化工領域的熱點、難點問題深入研討。年會交流近1000個學術報告、600余篇論文,全面展示了化工科技工作者辛勤耕耘和執著探索取得的豐碩成果。
展覽區交流
此外,大會還配套組織了“2023中國化工科技創新展覽會”,中國石化催化劑有限公司、《工業化學與材料》(英文)、遼寧加寶石化設備有限公司、安捷倫科技(中國)有限公司等近百個創新型企業、化工知名期刊、化工設備企業、化工儀器企業,帶著最新的新技術、新方案、新設備、新儀器集中展出、隆重亮相,展示出了蓬勃發展的創新實力,為加快化工學術研究、成果轉化、推廣應用夯實了基礎。參會學術界、企業界專家們參觀了展覽會,就專業技術問題難題、儀器設備的重要需求進行了交流,供需對接、達成合作,為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帶來了新的啟示。
中國化工學會年會是化工領域兩年一屆的學術盛會。作為兩大重要的影響力品牌會議,中國化工學會年會與中國化工學會科技創新大會每年輪流召開。中國化工學會科技創新大會以探索前沿科技與最新技術發展為使命,聚集學術界、教育界、科技界的創新發展成果,是前沿科學創新、關鍵共性創新和新領域技術創新的學術交流平臺。
中國化工學會年會面向國家重大戰略方向和發展需求,聚焦產、學、研、用、各領域的創新成果,致力于推動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提升工業化建設和產業化升級水平,為我國化學工業的高質量發展和化工強國建設添磚加瓦,已經成為我國化工領域國際化、多學科、高水平的學術產業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