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工學會“應星”青年論壇
2024年中國化工學會“應星”青年論壇在大連圓滿召開
2024年8月2-4日,中國化工學會“應星”青年論壇在大連市召開。本次會議以“逐夢化工青春,創見應星未來”為主題,由中國化工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主辦,清華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中石化(大連)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承辦。此次大會是國內化工青年匯聚一堂、暢快交流的一大盛會,旨在推動化工領域青年科技工作者全面參與科技強國建設,幫助學術界和產業界更加系統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與國家重大需求開展基礎研究、技術開發與工程應用,提升我國化工青年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創新中的重要作用。
大會合影
大會由清華大學徐建鴻教授、大連理工大學姜曉濱教授、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黃延強研究員擔任大會主席。來自10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的近600位代表參加會議,大家齊聚一堂,研討交流青年學者的最新研究進展和技術成果以及探討青年如何緊扣時代發展和國家重大需求實現成長成才。中國化工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方向晨、中國化工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徐建鴻主任委員、大連理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張弛分別在開幕式上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
中國化工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方向晨致辭
方向晨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在致辭中提到,科技強國,人才先行,希望化工領域青年科技工作者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與國家重大需求開展基礎研究、技術開發與工程應用,全面參與科技強國建設。
中國化工學會青工委主任委員徐建鴻教授致辭
徐建鴻主任委員在致辭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科技就有前途,創新就有希望。青年工作委員會將為化工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一個更高效的“貫通式”交流平臺,推動化工領域青年科技工作者全面參與科技強國建設,提升我國化工青年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創新中的重要作用。
大連理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張弛教授致辭
大連理工大學張弛副校長在致辭中表示,以本次大會為契機,可針對產學研一體化發展模式,多學科交叉與融合,科技協同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等一系列問題進行探討,合力譜寫勇攀化工產學研高峰的新篇章,不斷匯聚科學與創新的磅礴力量。
彭孝軍院士作題為《先進光刻材料及研究進展》的大會報告,劉中民院士作題為《人工智能賦能化工范式變革》的大會報告,祝京旭院士作題為《科研人生領悟?智慧與良知》的大會報告。針對青年人才共性問題,華東理工大學馬驤教授、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趙亮教授、清華大學王笑楠教授進行了青年人才成長經歷分享。大連理工大學劉宸宇副教授、上?;ぱ芯吭河邢薰纠铊ふ苎芯繂T兩位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被托舉人結合自身科研經歷談到青年人要聚焦國家重大需求,借助所在平臺發揮和積蓄力量,開拓思路、不斷努力、追求卓越。全體與會成員喊出“逐夢化工青春,創見應星未來”的最強青年聲音,積極推動中國化學工業邁上新的臺階。
彭孝軍院士作大會報告
劉中民院士作大會報告
祝京旭院士作大會報告
姜曉濱教授和黃延強研究員主持開幕式和大會報告
5位青年人才分享成長經歷
閉幕式上,中國化工學會方向晨副理事長、四川大學褚良銀教授、北京化工大學何靜教授、大連理工大學陸安慧教授、福州大學江莉龍教授進行了大會報告。汪偉教授作為第三屆應星青年論壇承辦單位代表,對下一屆論壇舉辦城市和承辦單位進行了介紹。
閉幕式大會報告
第三屆應星青年論壇承辦單位代表致辭
會議共設置化學反應工程、分離與傳遞過程、材料化工、生物化工、精細化工、化工過程強化、能源化工、智能化工、女青年科學家、未來化工產業共十個分論壇,及博士后和研究生兩個特色分論壇。報告者介紹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和進展情況,與會者圍繞著化工過程的低碳發展、促進產學研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方面熱烈研討與交流,研討了“十四五”期間化工領域面臨的重大機遇與挑戰,以及青年人才如何緊扣時代脈搏,提出新方法、新思路,在不斷深入的討論交流中碰撞出了新的火花。同時,本次會議同期開展化工類科技期刊青年編委招募、青年編委會、學術沙龍等多元化活動,為豐富化工青年學者交流平臺、推動國產化工期刊發展探索了新思路。
化工類科技期刊青年編委招募對接會
化工類科技期刊集中交流展示活動
中國45周歲以下的青年工作者占科技工作者總人數的60%以上,在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各個領域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次會議為廣大化工科技研究的青年學者提供了更廣闊的交流平臺,激發青年人才的創新思想,建立充滿活力和思辨的學術交流機制,促進化工相關學科的發展,更好的引導、組織、發展和壯大人才隊伍,促進產學研深度交流合作,為我國人才培養和產業發展不斷開拓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