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全國儲能科學與技術大會在山東肥城成功召開,共繪“雙碳”背景下的儲能新圖景
2025年3月22-23日,以“聚焦儲能前沿,打造新質生產力引擎”為主題的第十屆全國儲能科學與技術大會在山東泰安肥城市成功召開。本屆大會由中國化工學會、中國顆粒學會、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指導,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中國化工學會儲能工程專業委員會、中國顆粒學會能源顆粒材料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儲能科學與技術》編輯部、泰安市新能源產業鏈、肥城市新能源產業鏈共同承辦。來自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的500余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商儲能技術發展大計,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第十屆全國儲能科學與技術大會合影
開幕式由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書記/中國顆粒學會理事長/中國化工學會儲能工程專委會主任朱慶山研究員主持,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陳立泉,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研究員楊春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員,河南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張鎖江,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國伯明翰大學首任Chamberlain(資深)講席教授、儲能研究中心主任丁玉龍,國家能源大規模物理儲能技術研發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所長陳海生等業內知名專家,以及中國化工學會監事長華煒,山東省科協常委、省電力行業協會執行會長徐震,泰安市委副書記、市長李蘭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淑玲,肥城市委書記張莉,市委副書記、市長范長征等出席開幕式。華煒、李蘭祥、張莉分別致辭。 中國化工學會儲能工程專業委員會主任朱慶山主持開幕式 中國化工學會監事長華煒致辭 多位國內外頂尖院士專家圍繞儲能領域的前沿技術作大會報告,為行業發展提供新思路。中國工程院楊春和院士聚焦“深地儲能機遇與挑戰”,提出利用鹽穴等地質資源構建大規模儲能系統的科學路徑;中國科學院張鎖江院士深入探討了“電化學儲能的過程工程新挑戰:跨尺度反應——傳遞調控”,強調材料研發與工程化協同創新的重要性;中國工程院陳立泉院士以《儲能與AI》為題,剖析了AI與儲能技術融合的創新場景;英國皇家工程院丁玉龍院士則分享了“基于顆粒的中長時熱能存儲”國際經驗,為中國儲熱技術產業化提供借鑒。此外,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所長、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副理事長/秘書長陳海生研究員的報告《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研究與應用》,展示了我國在壓縮空氣儲能領域的突破性進展。大會報告由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肥城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周學志研究員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副主任、《儲能科學與技術》主編黃學杰研究員共同主持。 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肥城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周學志主持會議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黃學杰研究員主持會議 中國工程院楊春和院士作大會報告 中國科學院張鎖江院士作大會報告 中國工程院陳立泉院士作大會視頻報告 英國皇家工程院丁玉龍院士作大會報告 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陳海生研究員作大會報告
本屆大會設置“先進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新型儲能技術”“長時儲能”“氫能與燃料電池”等專題分會場,200余位專家學者通過主題報告、邀請報告、口頭報告及墻報展示等形式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其中,鈉離子電池低成本、高安全性的優勢引發熱議,壓縮空氣儲能在長時儲能中的應用場景成為討論焦點。寧德時代、億緯鋰能、中儲國能等頭部企業代表參會并作報告。 為促進學術交流與成果轉化,大會特別策劃“儲能青年科學家論壇”“研究生論壇”“儲能科學與技術講習班”等特色活動,為青年學者搭建展示舞臺,助力人才梯隊建設;大會還組織參觀交流活動,促進高校、科研機構與當地企業對接技術需求,推動實驗室成果向產業端延伸。 本次會議通過8個學術論壇、218場報告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共話新型儲能科學與技術的創新發展。新華網對此次大會進行直播,吸引45.7萬人在線觀看。 作為全國最大的鹽穴儲能示范應用基地,肥城市憑借得天獨厚的地質資源與產業基礎,成為本屆大會的“最佳舞臺”。大會期間,部分與會專家還到中儲國能山東肥城300MW先進壓縮空氣儲能國家示范電站、中能建350MW鹽穴壓縮空氣儲能創新示范項目、中電建2×300MW鹽穴壓縮空氣儲能電站、中石油魯銀(肥城)鹽穴儲氣庫、首航高科二氧化碳熔鹽儲能示范和裝備制造產業園等項目,以及山東瑞福鋰業有限公司、山東豐融新材料有限公司、蔚藍科技產業園、山東興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山東華勁電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園區企業進行了實地考察。 大會的舉辦為本地產業升級注入強勁動能:一方面,鈉離子電池、氫能等前沿技術的展示,為肥城電極材料、儲能裝備制造等產業鏈環節提供了技術升級方向;另一方面,通過專家建言、企業對接,本地有望吸引更多上下游企業落戶,形成“技術研發—裝備制造—場景應用”的完整產業集群。 我國儲能產業已進入規模化發展新階段,但仍面臨核心技術自主化、成本優化、標準體系完善等挑戰,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儲能技術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實現能源結構轉型的核心支撐,需通過產學研深度融合破解技術瓶頸,加速產業化進程。本屆大會通過匯聚智力資源、推動跨界合作,將加速電化學儲能工程化、深地儲能安全評估等共性難題的突破,為產業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在“雙碳”目標引領下,這場儲能領域的學術盛宴,正以創新之力驅動新質生產力成長,為中國能源轉型書寫新的篇章。 在3月21日下午召開了中國化工學會儲能工程專委會第三屆委員會第2次工作會議,會議由朱慶山主任主持并做工作匯報,郗向麗秘書長匯報了本次活動的組織情況,30余位委員參加了會議。 中國化工學會儲能工程專委會第三屆委員會第2次工作會議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