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品位磷礦高效清潔綜合利用選礦集成技術”、“磷尾礦高效清潔綜合利用技術”兩項成果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2018年6月16日,中國化工學會在貴州省甕安縣主持召開了貴州省化工研究院、貴州盛源新材料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中低品位磷礦高效清潔綜合利用選礦集成技術”、“磷尾礦高效清潔綜合利用技術”科技成果評價會。中國工程院院士、貴州大學校長宋寶安擔任評價委員會主任委員,四川大學資深磷化工專家鐘本和教授、中國化工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華煒擔任副主任委員,來自武漢工程大學、貴州理工學院、貴州開磷集團、貴州甕福集團、金正大諾泰爾化學有限公司等單位的專家出席評價會。貴州省甕安縣相關政府部門,貴州省磷化工生產重點企業等相關單位40余人列席會議。
我國磷礦資源儲量雖然大,但富礦少,主要為中低品位磷礦,約90%的磷礦資源為不可直接利用的中低品位磷礦,其中80%多為極難選的膠磷礦,帶有含量較高的鐵、鋁、鎂和硅等有害雜質。目前中低品位磷礦現大多釆用浮選富集,經浮選得到的磷精礦,鎂含量可降至0.8%-1.5%之間,可滿足大多數情況下濕法加工用磷礦的要求,但對于生產水溶肥和聚磷酸、聚磷酸銨等品種及硝酸磷肥高塔熔體造粒工藝鎂含量仍顯太高。常規物理選礦存在磷回收率低,資源未能充分利用,選礦后排出尾礦量大,難以處置,對環境影響較大,成本較高,磷精礦質量難以滿足一些特定產品生產工藝的要求。
另外對于磷尾礦,除磷外還有許多有用的礦物,如鈣、鎂、錳、銻、銅、鐵等。當下我國的尾礦利用率約7%,其余尾礦絕大部分堆存于尾礦庫。磷尾礦的綜合利用既可以變廢為寶,回收大量有用資源,又可以減少“三廢”的排放,減少對環境的污染,避免占用寶貴的土地資源。面對全球磷礦資源稀缺性日漸顯現的挑戰和越來越高的環保要求,把磷尾礦作為一種二次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利用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與意義。
專家聽取了項目完成單位的技術報告、工作報告等,評價認為“中低品位磷礦高效清潔綜合利用選礦集成技術”是碳酸鹽型磷礦選礦技術的重大突破,提高了磷資源利用率,實現了磷礦中鈣、鎂資源化利用,從源頭上解決了現有浮選法產生的磷尾礦帶來的環保問題。采用本技術處理的中低品位磷礦(P2O5 18%-22%),可獲得P2O5 37%-38%的磷精礦,磷回收率達99%以上,全程無廢水及尾礦排放,所得產品為下游加工創造了良好條件,屬高效清潔綠色環保工藝。
“磷尾礦高效清潔綜合利用技術”實現了磷尾礦中磷及鈣鎂資源的二次利用,解決了磷尾礦堆占用大量土地、影響生態環境的重大難題,為磷尾礦高效清潔綜合利用開辟新途徑,具有重大推廣價值。
以上兩項技術成果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對于磷化工的可持續發展及生態保護具有重要意義。專家建議,在3000噸/年中試試驗裝置的基礎上,加快工業化應用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