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四屆全國新能源與化工新材料學術會議暨全國能量轉換與存儲材料學術研討會在大連順利召開
4月19日-21日,由中國化工學會化工新材料專業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大連理工大學以及化學工業出版社共同舉辦的“2019年第四屆全國新能源與化工新材料學術會議暨全國能量轉換與存儲材料學術研討會”在大連市舉行。參會代表來自復旦大學、鄭州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香港理工大學、艾明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深圳新威爾電子有限公司等國內100余所高校和20多家企業,參會人數超過350人。
20日上午的會議開幕式,首先由中國化工學會化工新材料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葉俊代替主任委員李效玉做了大會開幕致辭,然后大連理工大學蹇錫高院士對與會人員表示了歡迎,復旦大學夏永桃教授、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李長明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張華民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胡勇勝研究員、鄭州大學邵國勝教授、北京大學夏定國教授、大連理工大學陸安慧教授、香港理工大學陳國華教授、復旦大學彭慧勝教授、廈門大學趙金保教授、北京大學潘鋒教授、華中科技大學郭新教授、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彭章泉研究員等與會專家出席了大會開幕式。
本次會議首先由蹇錫高院士做了新型耐高溫雜環聚合物及其應用研發進展方面的報告,將高性能雜環聚合物應用于電極材料、質子交換膜等方面。之后有近60位專家從學術和產業化的視角對我國電池材料與儲能技術等方面的科學難題、最新科研成果與產業應用狀況進行學術交流與研討。他們圍繞著電池材料與電化學儲能、超級電容器材料方面的技術,介紹了包括電極材料、電解液材料、膜材料、微納米碳球材料、催化材料、計算模擬等方面的新研究和新進展。本次會議歷時兩天,共收到論文113篇,展出墻報48篇。
本次大會展示了我國新能源與化工新材料、能量轉換與存儲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研究進展,推進新能源材料領域專家與學者之間的學術交流與科研合作,特別是張華民研究員的全釩液流儲能電池技術已經在全國乃至世界多地的電站進行了大規模的儲能應用,彭慧勝教授的智能發電發光纖維也為未來服裝行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此外還有多位專家的研究成果都與企業進行合作,完成了中試放大,生產出了成熟的產品,這些產學研的結合促進了我國新能源領域的發展,突破了相關產業的技術瓶頸和壁壘,對國民經濟的發展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