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工程倫理課程線上專題英文報告會成功舉辦
2020年5月19日,由中國化工學會工程倫理教育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清華大學化工系趙勁松教授主講的《化學工程倫理》課程,邀請到該系陸奇副教授作在線專題英文報告,報告題目為《何為科研倫理與科研誠信及其重要性》。來自清華大學化工系、核研院、軟件學院、電子系、機械系等多個院系的90余位國內和國際研究生參加了此次報告會。
陸奇老師在本次報告會中分享了科研工作中的倫理問題,探討了科研倫理問題的產生、學術不端行為辨析與科研誠信的重要性、科研倫理的內涵與發展等議題。報告指出,科研工作的倫理問題包含科研誠信與科研倫理兩個方面。科研誠信聚焦于研究行為所產生的后果,而科研倫理則聚焦于研究過程的行為本身。由于科研工作者及其研究受公眾資助,因此相關工作必須對公眾誠實公開并負責。違背科研誠信將影響研究者及其合作者的學術聲譽,造成公眾資源的嚴重浪費和大量財產損失。科研工作違背工程倫理將破壞現代社會的契約制度,損害公眾與社會的集體利益。
報告會倡導師生應遵守科研誠信與科研倫理是科研工程者的終生信條,避免在自身科研工作中違反科研工作的倫理準則,并在科研實踐中做出增加社會福祉的扎實成果。此次報告會也是中國化工學會工程倫理教育工作委員會開展化學工程倫理教育普及和國際交流的組成部分,并為國際化學工程倫理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延伸閱讀:
中國化工學會工程倫理教育工作委員會根據化工行業發展及社會需求,推動工程倫理教育的研究、普及和實踐。工作委員會的宗旨是:加強工程倫理教育交流,培育工程倫理教育人才隊伍,促進工程倫理教育和創新,提高工程倫理教育質量,提升中國在工程倫理教育方面的國際影響力,在化學工程領域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貢獻力量。委員會的工作內容包括定期召開工程倫理教育論壇,開展工程倫理教育培訓,開展工程倫理教育國際交流,并推動制定適合中國國情的工程倫理章程。
科研倫理問題自二戰期間的人體試驗被廣泛關注與反思。上世紀七十年代,美國國家保護生物醫學和行為研究人類受試者委員會成立并發表《貝爾蒙報告》,提出科研倫理的核心概念包含以下三點:尊重個人原則、善行原則以及公正原則。
尊重個人原則要求承認個人自治權并保護喪失自治力的個人,如受試者享有對科研試驗的知情權并自愿參加;善行原則要求保護受試者免受傷害并最大限度增加益處;公正原則要求選擇受試對象應維護社會公平,研究成本及收益應均等分配至社會各群體。
清華大學《化學工程倫理》全英文課程自2015年面向全校研究生同學開設,是學校研究生學術規范和職業倫理教育課程之一,2019年被評為清華大學研究生精品課。課程通過深入分析我國化工行業安全、環保、質量等問題,探尋產生這些問題在工程項目生命周期各階段的倫理根源,利用案例教學系統講解工程倫理基本概念和理論,提升倫理敏感性和倫理思辨能力,實現倫理自治,培養未來化學工程師的倫理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