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蘊初先生銅像揭幕儀式暨科技創新專題講座在上海化工研究院舉行
3月20日,吳蘊初先生銅像揭幕儀式暨科技創新專題講座在普陀區上海化工研究院(中國化工學會化肥專業委員會與過濾與分離專業委員會依托單位)舉行。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中國化工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理事會黨委書記方向晨,普陀區委副書記、區長肖文高,華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顧立立,黨委副書記、副總裁李良君,上海化工研究院黨委書記、董事長褚小東,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商照聰出席活動。
吳蘊初先生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化工專家和化工實業家,是中國氯堿工業的創始人。在中國創辦了第一個味精廠、氯堿廠、耐酸陶器廠和生產合成氨與硝酸的工廠。“90年前,吳蘊初先生創辦了天利氮氣廠,1956年,上海化工研究院在天利氮氣廠原址上成立,68年來,我們凝心科創、聚力發展,在多個業務領域形成了具有影響力或競爭優勢的技術、產品和服務。”褚小東在活動現場表示,特別是2019年和華誼集團重組后,成立集團中央研究院,以“雙功能”科技創新平臺,為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賦能增效。
吳蘊初先生銅像的揭幕,是上海化工研究院扎根普陀、立足上海、輻射全球,在新時代進一步傳承弘揚“實業報國”精神的創新新起點。“下一步,上海化工研究院將立足‘行業領先、支撐產業發展的科技創新平臺、國際知名的新型科研院所’目標定位,以‘科改行動’為抓手,以‘雙功能平臺’建設為重點,助力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為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貢獻力量。”褚小東表示。活動現場,上海化工研究院全國科普教育基地正式揭牌,成為普陀區第4家全國科普教育基地。作為國家科普教育基地的組成部分,科普場館正發揮著重要作用。“上海化工研究院的科技成果展示廳也做了展陳設計的更新,現展廳面積達400平米。通過預約,公眾可參觀開放展廳以及部分實驗室。”上海化工研究院相關負責人進一步介紹說,“下一步,上海化工研究院將因地制宜深化展陳設計,推動資源共享,講好科普故事,為更多人打開科學的大門,助力提升全民科學素養。”
上海化工研究院自成立以來,一直扎根普陀,以化工科學賦能普陀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近年來,聚焦科研平臺的產學研聯動、協同創新效用發揮賦能區域的科技產業培育。比如,上海化工研究院設立的上海化學品公共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就是上海市科技成果轉化和專業技術服務的重要基地之一。不僅在危化品應急處置領域,構建了針對上海港口區域的危險化學品識別與快速鑒定技術體系,在生態環境安全領域、環境污染修復領域、新能源安全領域也都成功研制了國際先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相關技術創新。